冯肃伟会长:推动理论研究是协会建设的长期任务

2011-10-25

 ——在张莲芳大师插花花艺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今天张莲芳大师插花花艺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


 首先,我要感谢张莲芳老师,真是她长期对插花艺术的不懈追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对插花艺术作出的贡献和奉献,为我们今天的研讨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要感谢蔡仲娟名誉会长,作为中国插花艺术的领军人物和资深大师,她对张莲芳老师艺术成果的中肯评价和精辟分析不仅激起了大家的共鸣,也帮助我们加深了对插花艺术内涵的理性认识。


再次,我要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同仁,真是大家对插花艺术的真挚情感和对艺术发展的真诚期待;真是大家对张莲芳老师艺术创作的认可和艺术见解的认同,从而为今天的研讨会营造了坦诚交流的良好氛围。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为加快上海插花界理论建设的步伐,协会决定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插花花艺系列研讨活动,并把对上海籍插花花艺资深大师、大师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作为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和有效抓手,力求走出插花花艺理论研究的新路子。真是从这个角度说,今天的研讨会又具有了系列研讨活动启动仪式的意义;而研讨会的成功和圆满,不仅反映了系列研讨活动本身具有的基础和认同,更预示了系列活动对上海插花花艺界可能激发的理论热情和艺术活力。


经过长期的努力,上海插花花艺协会已在这一艺术领域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要进一步保持这一发展态势,还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作好三篇文章:即构建理论平台、培育优秀人才、吸引社会参与。这里,我仅就理论建设问题谈二点想法:


 一.加强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一般说,理论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专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有成熟理论体系支撑的专业会有力推进专业工作者专业水平的提升,同时,专业工作者整体理论素养的提高又会促进专业理论研究的活跃。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必要性:


 一是从插花花艺专业发展的脉络来看。


这里,我暂且不从史的角度去系统研究,只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作一粗略回顾。在当时特殊的政治氛围中,插花艺术缺乏有利其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而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更是将插花艺术逼入近乎“窒息”的阶段。在这一特殊时期,极其有限的插花活动只局限在个别园艺工作者中,而外事需要的“政治插花”也只是个别人的实践,且都要接受严格的政治审查。即便如此,插花艺术仍以“师承”的方式顽强地得以延续。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插花艺术重获生机且长足发展,导致这一格局形成,首先是经济方式、生活方式变化带来了对插花艺术的需求,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这些年来,顺应上述变化,插花工作者队伍由绿化园艺工作者向花卉花店业及相关行业工作者进而向社会爱好者不断拓展。而传统“师承”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插花花艺培训应运而生。但现有培训基本为应知应会的技能培训,而教学的方式主要以临摹教育为主。


上述分析表明,目前我们插花花艺的传承发展基本还处于经验性教育为主阶段。因此,提高花艺工作者理性思维能力是插花艺术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是从我国的插花艺术发展同国外的差距来看。


特殊的政治环境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正是这一阶段,世界经济的变化又拉开了插花艺术的差距。在过去的数十年中,首先是工业化的影响,就影响的直接性来看,主要是材料科技和生物科技的发展,由此导致了花器和花材的革命,从而为插花艺术的提升提供了众多的创新元素。同时,工业化又推动了商业化进程,商业力量则加快了插花艺术向不同领域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由此,又延伸出各类推广插花艺术的服务业,诸如花艺环境设计、花艺装潢设计等等,而服务业的细分,必然大大加快艺术的提升、艺术的变革和艺术的传播。而上述变革中,实践的发展必然蕴含并丰富着插花艺术的理性总结和理论成果。


二.加强理论研究的可能性 


1.理论研究必须以丰富的艺术实践为先导


对于理论研究,也没有必要神奇化。我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实践是理论的先导,所谓理论研究,就是在不断总结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逐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实践展开的越是丰富,经验理论化的必要性越强,可能性越大。


 这些年来,中国插花花艺的长足发展所积累的丰厚的艺术沉淀,本身为插花理论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基础性素材;而各城市日益普及且渐趋正规的插花培训教育,实际已在教材建设中融入了许多基础性研究的成果。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些年中国插花艺术发展中形成的一批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如国家级的资深大师和大师。他们见证了中国当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他们在实践中练就了扎实的艺术功底,他们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展示了艺术才华,他们又独具个性地表现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思想。在四位国家资深大师中,上海有一位;而九位国家大师中,上海则拥有六位。这不仅是上海插花界的骄傲,更是上海插花界拥有的一笔宝贵财富;因此,把上海这些资深大师、大师的经验总结好,不仅是我们推动插花理论研究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理论研究水平的有效保障,我们一定要努力把系列研讨活动开展好,搞出新意来,搞出特色来,搞出成果来。


2.理论研究必须以广泛的社会参与为基础


我们说要重视插花理论建设,并不是找几个人关起门来研究就解决问题。有两个前提须明白,即理论怎样产生,理论为谁所用;就是说,脱离广大插花花艺工作者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而不为广大插花花艺工作者欢迎接受的“研究”是难有动力的。


上海插花花艺协会现有会员数千人,主要为绿化园艺工作者、花卉花店业工作者和社会爱好者三类人。目前,协会会员的结构正在发生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阶段转化,分别表现为:绿化园艺工作者正由经验专业型向知识专业型转变、花卉花店业工作者正由纯经验型向经验知识型转变;而社会爱好者正由中老年群体向青年白领群体转变。对广大插花爱好者来说,要在上述转型中提升自己,经验性的观摩是必要的,但理论性的指导更为重要。


当然,理论建设就研究而言,终究还得依靠少数人,因它毕竟对研究者有专业背景、文化基础、理论思维能力的综合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把协会这方面的资源整合好,运用好。此外,除协会内部资源外,我们还应积极去发现社会资源,如目前上海不少高校都有插花花艺的社团,这些在校的插花爱好者就是我们应该吸引过来的插花理论研究的志愿者。有了这些资源,还须把它们整合到适当的平台上,如协会内部的资源可以通过研究会来运作,而高校的资源则要建立一个新的平台。总之,还有许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但前景和成效是可以预期的。


各位老师、同仁:


推动插花专业理论建设是协会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内容,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会一蹴而就。同时,理论建设也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而是要同协会其他相关的建设结合起来,即同培训教材建设结合起来、同专业人才建设结合起来、同理论平台建设结合起来。


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够取得共识,齐心协力,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海协会在插花化艺理论建设上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冯肃伟会长:推动理论研究是协会建设的长期任务

[来源] 本站讯 [作者] 冯肃伟会长 [日期] 2011-10-25